纽约时报谈台湾:挣扎中的半导体王国

time : 2018-09-13 12:15       作者:凡亿pcb


在台湾,25到35岁左右的职场中坚份子,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?这是我们身边朋友的例子。台湾的科技产业,只风光了一个世代就无力后继国立大学文科硕士学位,想要安稳的工作环境,决定到竹科工作,五年内换了三家中型科技厂,做的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。过了股票分红的黄金年代,薪水不 高不低,只是没有小时候想像的靠分红买房安家的圆满结局。公司里手上有股票的前新贵们步入壮年,有的离婚有的家人分居两地、有的不好不坏就是担心 手上的股票一天天贬值。每天下班回到租赁套房,就是上网看美国影集,周末回到城市和朋友吃餐厅,并在FB打卡让生活看起来丰富一点。对产业发展和工作前景有点无奈,想要转换跑道,但不知道要换去哪。偶尔跟同学闲聊,听到某个年轻优秀学弟去了新加坡工作有些羡慕,回头想想自己,还单身,出国工作应该没什么问题,不过已经35岁,要再从头拚一次,很难提得起劲。最想去的其实是台积电,如果我是这么冲的人,当初怎么会来竹科?说得也有道理。另一对壮年夫妻,一样从竹科科技厂出来,有幸赶上股票分红最后一个黄金阶段。两个人都在前名牌科技厂领了几年股票,在该卖的时候都先卖掉,不致于优渥无虞,但比起很多同事已经算是出场时机抓得准。然后,他们出乎所有亲友意料之外,决定创业。从硬体厂的老本行出发,找了软体人一起做软硬整合的事业。公司开张半年,烧掉好几张股票,年轻岁月和健康体魄换来的卖肝钱不是不会心疼,不过他们说, 大家都不出来做新东西,都只想要独善其身,看看韩国这几年的样子,我们要怎么给下一代交代?语气一点都不激昂,不过表情非常严肃。另一个才22岁,大学理工科四年级,三个大学暑假从来都没闲着,大陆、美国、英国、新加坡到处跑,不是旅游而是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,外交营、创业营、交换 学生,他说自己算是同学里面胆子比较大、比较活跃的,每天逼着自己拓展视野探机会,很怕自己被淘汰,不赶快找机会,难道要延毕然后念研究所到30 岁,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?搞不好到时候卖鸡排跟现在满街小黄一样竞争,硕士鸡排噱头毕竟不比博士鸡排炫。说得很酸,却很真实。众生相,三个例子不能代表全部。不过,我们很难不承认,台湾从年轻世代到中壮年世代都一样,面对就业选择和职涯发展,心境和我们邻近的中国、韩国与东南亚市场截然不同。台湾靠半导体起家,只风光了一个世代就无力后继,科技产业环境就业结构,的确出了很大的问题。《纽约时报》几天前几天一篇针对台湾科技业的报导,正好就在讨论这个问题,报导题目是〈台湾晶圆产业为科技世界带来力量,如今却挣扎求生。纽约时报记者访问日月光营运长吴田玉。日月光面临的经营问题就是科技厂面临的难题--许多优秀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台湾的世界级晶圆产业。吴田玉说,当下很多年轻人在问,为何要投入晶圆代工业呢?毕竟Google、Facebook、Apple等公司待遇好多了。